漆家颖
1992级播音主持专业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蝴蝶梦
昨夜梦中,我又回到了母校。“家颖,你又做了什么梦呢?”这句话穿越了这么些年的时光,又在耳边炸响。
起床,洗漱,发气泡音。镜前人,一如当年模样。
离开母校17年,离开播音岗位近10年,但早起发气泡音开嗓的习惯,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母校的一切,像电影闪回镜头,一幕幕从眼前晃过。
每天清晨,激昂的《土耳其进行曲》惊走瞌睡虫,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开始早点名,随后气泡音、哼鸣、抬头张嘴、甩下巴、弹舌头......各种奇怪的声音此起彼伏,小伙伴们对彼此间晨训时的怪表情已不再感到惊异。
练功房里,模特队的晨训晴雨不辍,一个个高挑的小姑娘穿着高跟鞋,在镜子前转身,回头;韧带未开的男生女生,被“凶残”的老师“半哄半骗”下横叉,这“酸爽”真够味;表演课的“自我释放”,穿着泳装、裹着被单的男女童鞋,在不断切换的音乐里生涩地变换着自己的动作和节奏,一不小心,就成了同手同脚。
大剧院,舞台被分成两半,一边《醉仙》正在排演,妖娆的“醉仙”和憨厚的男主角入戏正深;另一边,话剧《雷雨》正在走台,恍惚中,有几分《暗恋·桃花源》的味道。
大剧院的每周四“艺术日”,各班轮流策划,轮番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的日子,欢乐多多。犹记得那一天,当一个撑着油纸伞、长发及腰、步履婀娜、摇曳生姿的倩影出现在我们眼前,在大家充满期待的目光中终于回眸一笑,“嘶......”平时严肃板正的男生居然扮演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画面太美,难以想象。
青葱岁月里,小伙伴们总是“胆大妄为”,生活学习中的点滴都会以各种夸张的方式搬上舞台。恩爱的虹姐和范哥,放映室的蔡师傅,值守电话的曾姨,门口小吃店的蔡姐,都成了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总是垄断暑期档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也被同学们糅合着《东成西就》等喜剧电影的插曲精彩反串,缤纷演绎。《夜半歌声》里的深情对唱也被改编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台词片段中······
也许我们很幼稚,也许我们无厘头,但我们很用心、很享受。我们在用自己的理解,一点一点,摸索着、思考着、执着着;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一步一步,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下午下课后,附近金灿灿的油菜地、颇有情调的小公园,不仅是摄影班同学的练习场,更是大家的“欢乐谷”。田埂上,彩蝶飞舞,雀儿欢唱,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呼朋引伴,尽情玩闹。
晚间,宿舍楼不远处的“大风车”和“金字塔”下,双双对对的小情侣亲亲热热地说着悄悄话。班主任偶尔来巡视,“惊起鸳鸯无数”“看不完家长的脸啊,躲不开老师的眼”。那样哭中带笑、笑里带哭的日子,如何能忘却?
那时的我们每天憧憬着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展拳脚。真正离开了才知道,理想很丰满,而现实真的很骨感。不止一次回忆学校里的日子,不止一次琢磨“学艺做人”这四个字的深意。原来,有些事情,经历了,才懂得;有些道理,懂得了,却未必都能做到。
每一只毛毛虫都有一个蝴蝶梦,可每一场蜕变都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和直面失败的坚强。曾经的年轻气盛,曾经的志在必得,依然在心头荡漾,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我依然在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
(文章来自川影25周年校友回忆录《造梦家的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