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甲妮
2002级播音主持专业
《华闻周刊》(英国)高级编辑
从成都到伦敦 我和我追逐的梦
2002年9月,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走进了母校——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那时的我因从小就渴望从事艺术、媒体类工作而兴奋着,又好奇这所艺术殿堂将如何让我实现梦想?踏进校园看见校训“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让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4年的大学学习,我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不断吸收着。至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仍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清楚地记得语言课的易军老师耐心地一字一句纠正我的每一个发音;表演课彭光华老师告诉我了什么是“真听,真看,真感觉”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主持课上赵小蓉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在镜头前面说“人话”;思维课的翁如老师更是让我知道了怎样在众多信息中挑出重点并逻辑地表达出来……
如今,我从一个“一张白纸”的追梦人成为一名传媒人,担任在全欧洲发行的首份简体中文精装杂志《华闻周刊》的高级编辑。与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等名人面对面“聊天”,给读者“讲故事”是我每天工作的重点。
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牛犇老师来伦敦参加电影节时接受我采访的情景。原本计划的专访时间只有30分钟,他却跟我足足聊了3个多小时。采访结束后,我真正明白了当年在母校表演排练厅墙上挂着的一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牛翁老师夸我:“你是一个很专业给采访者。你对表演艺术的了解很全面,这是很多记者所不具备的素质。”
凯瑞·布朗也是我众多采访对象中的一位,他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也在澳大利亚当过教授,现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报道刊出后,凯瑞·布韵特意表示了感谢,以及对我采访报道的肯定。
现在面对任何采访对象,我都游刃有余。回想起走来的这一路,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老师们教给我们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领我们入了门,而梦想的实现同样需要自己的踏实与坚持,就像罗院长在迎新大会上告诫每一位新生时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有梦想,还要有执行力。”
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你们指引我走上这条路,陪伴着我继续朝着梦想前行!
(文章来自川影25周年校友回忆录《造梦家的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