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稷
播音主持学院1997级校友
成都电视台主持人
主持栏目《成都全接触》《公共新闻报道》《财经五频道》《金融大讲堂》《体育新闻》等
成都市电视台十优节目主持人 播音员成都市政府奖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首届全国百优主持新星奖
《哪吒2》申正道 配音演员

《永远的孩子》
刚毕业那几年,我人虽离开了校园,但也时常得知母校的消息:从李湘去母校开讲座到母校大邑校区的基建开工等我都拍成了新闻,台里还直播了母校10周年庆的整场晚会……而今年,母校迎来了她25岁的生日,想为母校写篇文章,却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我和母校之间的“牵绊”太多太多……1997年9月一个烈日当头的日子,我步行穿越整个瓦子村来到刚刚竣工不久的学院。幸运的是,我一进校门就遇见了我的班主任冯福生老师和专业老师王延平老师。冯福生老师特别亲切,而王延平老师却有些严肃,大大的眼镜后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轻易洞悉每个人。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攀登了“停连”“重音”“呼吸”“新闻播报”“通讯、评论”等一座又一座山峰,一年后便迎来了试炼机会。罗院长亲自选拔了一批同学参演舞台剧《烈士遗书》,并为此剧精心选择了背景音乐。排练时,翁如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们这些“雏鸟”在她的指导下,有了展翅的愿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演出让无数观众流下了真挚的眼泪。从此,有外来考察团体前来考察,这部戏都是压轴演出,作为其中一员我很是骄傲。炒股的人都知道,连续的上涨之后,必定有回调,有时甚至是跌停板。很不幸,我也经历过“跌停板”时期。
那是一次很重要的演出,两天里一连进行了3次彩排。最后一次彩排完,我便去过周末了……当我周六回到学校时,演出刚好结束。那时我看见装束就绪的廖三怡同学站在演播厅门口,眼中含着泪水……我解释以为星期一演出,再加上传呼台不知何故周六整天都没有信号,可我也知道,这不是借口!
那次事件被定为:违反学校纪律,造成重大演出事故!我觉得是客观合理的,毕竟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节目未能演出。至今,此事都在提醒着我:登台是大事,大过一切!
之后我又与话剧《阮玲玉》的公演失之交臂。至今记得唐文山在剧中的几句台词:“和阮小姐跳舞真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啊。”“她们需要虚荣,需要享乐。”可当时一到彩排我都会卡壳,背不出台词!
现在想想,遗憾的不仅是当时不够努力没能出演,而是失去了可能是今生唯一的一次话剧公演的机会……大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却共同去面对了一些新鲜、有趣的事,自然也就有了只属于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些难忘的回忆。
当年,我亲眼看见我们班郑雪浩把约莫有5斤重的鹅卵石放在肚子上苦练发声;室友郭琪每晚,请注意是每晚,都会打着电筒学习弹吉他,他后来自己谱写的《随便》和毕业晚会上的主题曲至今都让我们津津乐道……
学校里发生的很多事,慢慢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就在大三那年,我参加可口可乐公司在全国举办的体育解说员大赛,并取得名次。又恰逢成都电视台招人,我顺利应聘,成功“登台”体育频道。
大四时,每周日回到学校,黄院长都会在“收心会”上总结上一周,展望下一周,每次都会让大家说出:“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对于成功与否,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想我不能失去的是渴望。时至今日,我有时也会低迷徘徊,但每一次落入低潮,支撑起自己再出发的就是当年那句“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
2004年我结婚的时候,罗院长和黄院长亲临婚礼,我的妻子也是母校的毕业生,准确地说是我的师妹。如今我俩的孩子已经7岁半。
我对母校的感情,千言万语道不尽,只待她诞辰时,由衷说声“感谢”。感谢母校给予我的信心和勇气,感谢母校对我的呵护和指引!虽然我已不是当年那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但永远是她的孩子。
(文章来自川影25周年校友回忆录《造梦家的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