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栋
2004级播音主持专业
上海雨吉传媒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CEO
曾任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节目部主任
感谢,生命中有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叮——一条手机短信打断了公司小姑娘哼着的小曲儿,拿起手机一看,是黄院长发来的--母校25周年了!“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小曲儿继续流淌,我也陷入了沉思。
是的,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
15年前的杭州街头,一个为路演搭台、搬音响的小工看着台上的商演主持人,心里想着:“如果站在台上的是我,那该多好啊!”
没错,那是我,不是主持人,是小工。后来,他脑子一热,毅然辞了工回去直接闯进高三复习参加高考,志愿只填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这三所大学,再后来,他被其中的一所录取了——这是别人问起我的过往,我会讲的故事,也是实打实的真事儿。
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能走到今天是所谓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的,相反,一路走来都是在不断靠他人一步一步帮扶。从入学文化总分192分到跟着高三一起复习考上大学,从成为主持人、做台里的中层再到现在自己创业……一路走来,身边的贵人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而母校在这其中是最闪耀的明灯。
当年,亲自面试我的是罗院长;入校第一次“上大课”是黄院长;之后各位前辈、老师给我立规矩和指导、不计回报地晚间加课等等关怀,让我的专业基本功学得格外扎实。直到现在,遇事儿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获得校领导、恩师、同窗、师兄弟师姐妹们的帮助(这一点着实令同事们羡慕不已)。
专业基本功扎实,业务相对精通,为人真诚厚道,又有那么多乐于助人的同学朋友……我想,这是咱们川影校友的共性。很庆幸,我也是其中一员,当然,我们更懂得感恩和帮助。这很难说是具体哪堂课教的,但一定是那种打着“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烙印的基因在起作用。
说来惭愧,在外摸爬滚打多年,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前有优秀的师哥师姐,平辈儿能人辈出,后浪势头强劲。虽然心系母校,每次“回”成都都要回“家”看看,却都是悄悄来匆匆走。直到有一次,一个蒙蒙细雨的午后,我邂逅了黄院长——她看我的眼神是那么亲切,仿佛看着离家多年突然回到家里的孩子一样,是否高中状元、有无衣锦还乡都不重要。我想,这就是家的感觉了。
一路走来,看过无数在各自领域努力拼搏的人们,有的图名,有的逐利。我坚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努力、拼搏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是伟大的理想。因为他们相信“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而“成功”绝不只是名利那么简单肤浅。
会议室传来催促声,“马蹄催趁月明归”。我看了看院长的信息,收起手机,朝会议室走去,而心里却想着,是不是该回家看看了?
(文章来自川影25周年校友回忆录《造梦家的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