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母校25周年校庆前
——2005级校友张翊萱
2009年,我与大多数同学一样,带着一脸稚气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毕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从电台到电视台,从打工到创业,蓦然回首,无限感慨!
还记得刚毕业那年,经过多轮考试,我和另外40多位考生,从近2万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了杭州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两年后我们同期进台的40多人,只留下了8人,我不光留了下来,还用5年的时间,把除了中国新闻奖之外,从区里到市里再到省里几乎所有的新闻类奖项都拿了个遍。
有人说是我的运气比较好,总能遇到“大新闻”。他们不知道,“最美妈妈吴鞠萍”最早并不该由我去拍,那天天气太热,热线接到这条报料后整个办公室只有我愿意去。他们不知道,萧山牺牲三名消防官兵那天并不是我值班,只是冬天的夜晚实在太冷,值班记者不愿意去,又是我,半夜从被窝里爬出来,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去拍了这条新闻。“竣工大坝第二天就发生坍塌”,则是我去采访当地水污染事件“顺”回来的稿子。
回想起来,我能获得这些奖并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更懂得坚持。大学3年的晨练,不知不觉中磨砺了我的意志,魔鬼式的思维训练,让我在新闻报道中总能找到独特的视角。
2014年,过了事业快速上升期的我,迎来了职场生涯中第一个瓶颈期。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和煎熬,我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
从下海到现在,我只过了一天安稳日子,就是公司成立,我出任CEO那天。当时公司的规模,加我就两个人。场景设计和更新、项目运营、成本控制、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劳资问题、税务筹划等等,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
创业初期,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我的选择是否错了?对于前程的担忧、对于未知的恐惧和迷惘,无数次想要放弃。支撑我咬牙坚持的,除了父母的鼓励,就是学院的校训:“成功属于对未来充满渴望的人!”
两年的创业生涯,我从一个菜鸟个体户迅速成长为一个百人公司负责人。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怨灵屋恐怖乐园”多次受到投资人的青睐,逐渐从一个不出名的小店,发展成为行业标杆。
大学不会像小学那样天天盯着作业,不会像初中那样填鸭式地灌输科学知识,更不会像高中那样,把你埋进试卷、题库的海洋。大学教会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与体现!是校园中无数的小事,在潜移默化中,将学院的价值观深深烙进了我的心里。“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
感恩我的母校,感恩我的师长,学院就像灯塔中那一束光明,指引着风浪中水手前行的方向!